曾晓青,女,2010年进法院工作,2012年至今在江苏省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,现任该院平昌人民法庭审判员、员额法官。自2013年5月任职助理审判员以来,她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,以女性的柔情温润化解家长里短,鸡毛蒜皮。她倾心为民,忠诚履职,两次获得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先进个人。
一、不忘初心,为民情怀书正义
俗话说,“公堂一言断胜负,朱笔一落命攸关”。曾晓青以“多一点”的热忱,践行朴实的群众情怀,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。
日常工作中,她总是坚持再仔细一点,多做一点,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权益。在2017年她协助办理的一起宣告死亡案件中,面对当事人翟某提交的法院宣告其妻唐某失踪的民事判决书,曾晓青仍坚持到唐某原居住社区、派出所调查了解。别人劝她没必要这么跑、这么累,她则固执地说:“宣告死亡的判决书虽然只是一份文书,但对唐某来说,有可能其人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,甚至不可逆转”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,唐某被找到,分离五年的家人终于团聚。
(曾晓青与唐某(右)合照)
为老百姓服务时,她总是坚持再多考虑一点,让群体感受到司法的温暖。2018年3月,曾晓青承办一起聋哑夫妻第三次起诉离婚案件,为了充分保障他们的诉讼权利,她征得双方同意,聘请专业手语老师担任手语翻译,充分保障他们准确表达诉求。该案在经历一次庭审、四次调解后,最终判决双方离婚,双方均未上诉。
办理案件时,她总是希望更快一点。她通过调解结案或判后释法,积极催促义务人主动履行;她通过快审快结、判后及时转入执行程序等方式,快速保障了弱势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。
二、忠诚履职,满腔热忱写公平
平昌法庭位于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,小区实际居住人口约6万余人。农民“上楼”转市民,法律意识淡薄,矛盾纠纷频发。曾晓青立足于实际情况,积极上门解决问题,主动加班假日开庭,成为居民身边的“正义女神”。
面对矛盾,她选择迎难而上,攻坚克难。2016年初,她审理一起离婚案件,被告潘某系抑郁症患者,多次扬言“谁敢判离婚就死在谁家里”。十余年中,妻子5次起诉离婚。曾晓青走访了社区、邻里及双方工作单位,了解详情,听取意见,劝说孙某在夫妻财产上主动让步,要求潘某家属对潘某做好安抚工作。最终判决同意离婚,被告潘某也获得了价值近200万的房产,原被告双方都表示满意。
面对责任,她选择勇挑重担,业绩突出。她带头办理大量矛盾突出案件,年结案率在全院名列前茅。2015年1月至10月,司法改革试点期间,她协助法官审结案件306件,恢复办案权限后当年自行审结案件66件;2016年审结民商事案件301件,结案数排全院民商事案件第一。
面对改革,她选择厚积薄发,赢得认可。首批员额法官遴选落选后,2017年,曾晓青被调至立案庭工作。她迅速适应,积极协助制定《关于未入额审判员、助理审判员协助法官办案的实施办法》《速裁团队运行方案》《立案庭案件分配工作规程》等规范性文件,得到了院庭长的一致好评。同时,她协助审结了民商事案件298件。由于业绩突出,2017年底,她顺利通过员额法官遴选,成为员额法官。
三、无怨无悔,矢志不渝献青春
作为一名女同志,孩子年幼体弱,公公年事已高,婆婆肢体三级残疾。面对生活压力和繁重工作,曾晓青拎得清,扛得住。
她挺住了“喘不过气”的案件压力。2014年,曾晓青原所在丁卯法庭,三个法官中一人回家待产,一人刚任命助理审判员。当年大部分案件都由曾晓青办理,在手案件最高时达到近180多件。白天除了开庭、调解就是研究案件写判决,晚上回家把不到两岁的孩子哄睡后,再继续写判决。一年里,她原本125斤的体重只剩下104斤。
她挺住了负面情绪的压力。曾晓青根据法庭地处基层第一线的工作特点,放弃中午休息时间接待群众来访、进行调解、准备下午庭审的工作,全年单休。常常上一个案件刚调解完法袍还未来得及脱,匆匆扒两口饭,又一头钻进法庭进行下一个案件庭审。有人问她:“你一个女同志,这么卖命工作图什么?”她只是笑笑。同事们戏称她为“拼命三娘”。
她挺住了新情况新知识的压力。审判事业专业性很强,知识更新很快。曾晓青积极参加培训,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与其他法官讨论案件,听取他人思路。她经常走出法庭,深入企业、社区和农户家中,了解社情民意,帮助基层组织和群众就地解决问题,就地化解纠纷,从法律、社会层面研究新情况、新问题,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,提高司法为民能力。
公正办案,廉洁是根本。曾晓青严守法官职业道德,自觉维护司法公正。她常说,“审判工作是比较寂寞与清贫的,这就要求法官爱惜职业荣誉,务必清廉如水,方能对得起胸前的天平、身上的法袍。”这就是曾晓青。